这碗饭还能吃多久?
2025-07-08 来自: 陕西中通智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工程公司的办公室,沉闷的空气似乎凝固住了。窗外的塔吊静默如雕塑,施工图纸摊开在宽大的桌面上,像一张张被遗忘的告示。桌上烟灰缸里的烟头堆积如山,缭绕的烟气仿佛也凝结成沉重的愁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老王狠狠掐灭了手中烟蒂,眉头拧得死紧,盯着桌上那份薄薄的、价格被压得很低的项目中标书,喉咙里仿佛堵着块硬物,艰难地咽了咽:“这碗饭,怕是越来越难咽下去了……”
是啊,这碗饭,我们端了十几年、几十年,曾经也滚烫喷香,如今碗边却已然冰冷。利润像烈日下的水洼,迅速蒸发干涸,同行间的厮杀只剩下价格血拼,谁的刀子捅得更深,谁似乎就能暂时抢到一口残羹冷炙。技术更新的浪潮一波高过一波,新概念、新名词如疾风骤雨般冲击着旧有经验所筑的堤坝,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们抬头望去,竟也时常感到迷茫无措。而 年轻血液的流逝更是无声的警报 ,工地上那些沾满尘土的安全帽下,新鲜的面孔越来越少,那份坚守的根基也日渐动摇。
我们曾在熟悉的赛道上前行,以为脚下的路已坚不可摧。但猛然四顾,才发现旧路已断,新途未通 ——曾经赖以生存的传统建设模式,正被时代洪流冲击得摇摇欲坠。
难道我们只能坐困愁城,眼睁睁看着手中的饭碗逐渐冰凉?不!这碗饭当然还能吃,只是碗里的内容,须重新装填。 饭碗从未消失,只是我们需要换一种米,换一种炊法。
我们曾输掉一场关键投标,对手报价并非很低,却凭借BIM建模与施工模拟,在方案中清晰呈现了项目全周期管理的优势与价值。这沉重一击如冷水浇头,却也点醒我们: 埋头苦干的时代已然过去,唯有价值创造才能赢得尊重 。
于是,我们开始艰难转身,不再仅以价格争锋。我们挖掘项目深层痛点,在投标文件中引入智慧工地管理、绿色建造技术,提供全生命周期运营维护的增值构想。 我们尝试不再简单“做工程”,而是努力“解难题”。
转型之路当然布满荆棘。拥抱新技术,如同老树嫁接新枝。我们投入资源培训员工,让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学习无 人 机建模、学习BIM协同。起初笨拙,图纸与模型间仿佛隔着一座山,然而当一份完全由团队自主完成的复杂建筑信息模型成功应用在项目协调中,老工程师眼中闪过的亮光,胜过无数空洞的激励。 拓展新领域,如探入未知的暗河 。绿色建筑、城市更新、智慧管廊……每个新名词背后都是全新的知识体系和风险挑战。我们派出精干团队,如同尖兵深入陌生地域,一点一点摸索、学习、试错。失败在所难免,但每一次微小的成功,都是版图的悄然扩张。
这碗饭要端得长久,终究要回归根本—— 人才与价值 。我们不再只是招“劳力”,更要引“智脑”。为年轻工程师铺设清晰成长路径,让技术能手、管理新锐拥有舞台与尊重。我们努力让每个项目都成为价值创造的载体,让客户感知到超越图纸与混凝土的切实价值。
这碗饭当然能吃下去,甚至能吃得更好。但前提是,我们须有勇气打破旧碗,锻造新器,有决心放下昨天的荣耀,捧起明天的种子。 市场的风雨不会停歇,但只要我们不断重塑自己,锻造适应新规则的能力,这碗饭,就永远能盛满希望。
饭碗不在别人手里,它永远在我们重新锻造的手掌之中。